老建筑这么设计翻新 没有不喜欢的!

2021-04-15
阅读:1127

平地起高楼,对于“基建狂魔”来说,再平常不过。要说“中国建筑梦之队”有多牛,3天就起一层楼!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崛起!

这块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的宝地上,不断成长起本土设计师,同样也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知名设计师和事务所。MAD-深圳湾文化广场、MAD-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、扎哈-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、扎哈-首都大兴国际机场...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
新建筑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认知,而随着时间流转,逐渐老旧的建筑,被我们淡化,甚至在“拆”难逃。老旧建筑只有一条被拆除的命运吗?其实建筑的改建、翻新,已经给了"死去"的知名建筑一条重生之路!

荒废的老旧建筑,历史的遗产要不要继承?

有的建筑活着,它已经死了;有的建筑死了,它还活着。老旧建筑的改建,就像一次重生。对于老旧建筑,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是机械化的拆除,拆不起的就干脆废弃,像一些上世纪留下的工厂,如今荒草一片。

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和保护,是一个不断需要探讨的综合命题,并非一味的改造成统一的模式运作。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层面,还会涉及到保护、功能、景观、与现代化城市融合等方方面面。

老旧建筑改造,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。欧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,工业的发展,给欧洲带来了飞速的发展,人们生活大变样,城市的极具扩建,也留下了形式、功能、体量多样的建筑体,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建筑逐渐失去以往的用途,废弃在繁华的闹市旁。

这时拥有创意头脑的建筑设计师们,发现这些老旧建筑的价值。将这些老旧建筑局部拆除、内外改造、材质替换、功能改变等,让其容颜焕发,重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价值。

这其中不乏有全球知名的建筑,例如泰特艺术馆改造、伦敦设计博物馆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。改造,不仅仅给老旧建筑带来了新的生命,给当代的市民一个新的活动空间,也给未来建筑设计师们留下很多经典改造案例。

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,改建让"现代"与"历史"并存

作为美国最大的艺术机构,现在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也是扩建后的成果。最初兴建于1916年,由当地建筑师哈贝尔和贝奈斯设计的希腊复兴式建筑,坐落在由奥姆斯特德兄弟设计的一个田园公园和泻湖景观的顶部。

后来,由于后期建筑和施工,遮蔽了原有结构的合理规划,导致了与周围环境的脱节和混乱的空间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由著名设计师事务所 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对整体建筑进行扩建。


改造扩建工程,首先把老场馆进行修复,其次对其他的建筑进行拆除工作,留出来一个广场,广场主要由玻璃和钢的曲面屋顶结构组成。广场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公共区域,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空间,还在广场周围新建了餐厅、零售商店等,增加了它的功能性。

中央区域新建了画廊,在东西两侧,环绕着广场,在靠近老建筑的地方,采取完全透明的形式,让历史能够直接呈现在游客面前。


新的画廊外面由大理石和花岗岩交替星辰带状石材幕墙,形成了与1916年截然不同的材质,让"现代"与"历史"并存,形成了区别与对比。

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,下"仓"上"阁"漂浮在空中

国内也不乏有经典的老旧建筑改造的案例,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"仓阁"— 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,就将人工与自然、工业与居住、历史与未来,进行了整体、对比、统一,从中找到了平衡点。


"仓阁"—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设计始于2015年11月,2018年7月竣工,历时将近3年。

项目位于首钢老工业区北部,原为高炉空压机站、返焦返矿仓、低压配电室、N3-18转运站等4个工业建筑。经过设计改造后,成为了一座特色精品酒店,同时为紧邻的北京2022冬奥组委办公区员工提供倒班住宿服务。

首钢老工业区的改造,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来废弃和准备拆除的工业建筑,包括其空间、结构、外部环境,然后将新的结构放在其中,保留了厂房,作为活动空间,而把客房,漂浮在空中,形成了下"仓",上"阁","仓"叠加,置于"阁"之上,并置,形成"仓"旧,"阁"新的对比。

"仓"增加了金属雨棚、室外楼梯灯,而"阁"在原本的玻璃和金属之上,增加了木材,一是为了和周围的环节、绿化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,也是为了保留历史的痕迹,加入一丝居住的气息,不在让工业冷冰冰,而是有了人居住的痕迹。


"仓""阁"由原本的高炉空压机站改造,保留了原建筑东、西山墙及端跨结构,保持了吊车梁、抗风柱、柱间支撑、空压机基础设备原本的特殊属性、环境,依然置于原本的位置。

屋顶天光通过透光膜,使得阳光平均漫射到环形走廊,悬"阁"客房区域沐浴阳光,新与旧、现代与原始、工业遗迹与新建设计,形成对比。

而原来的转运站,也被改造为楼梯间,针对原本内部的空间,进行了重新的设计。对空间进行再利用,形成了餐厅、客房、酒吧。整体方案的设计,在清除污垢之后,保留了历史的痕迹,将"拆"、"留"、"新"相结合。

"仓阁"是西十冬奥广场各单体中旧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一座,设计尊重历史,保留了历史的沧桑,同时加入了新的元素、材质、理念,设计理念也是非常符合2022年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,保留了首钢工业区给人们的印象和历史,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角,看待和体验曾经的辉煌和时过境迁的沧桑。

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,很多大中型城市,都在经历旧建筑的拆除,城市迈向现代化。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建筑,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,承载着城市的记忆,是一个城市文脉、历史的延续。老旧建筑的保留、改造、重新利用,可以实现城市的历史的延续、文化的传承,而对于老旧建筑本事而言,既是一种保护和传承,也被注入新的生命,赋予了新的意义。

老旧建筑的保护,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,也不是一个不可涉及的领域,如何去做好的设计,使老旧建筑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,既扮演者自己的角色,传承应有的历史、文化,又能融入新的城市,才是设计师们应该去着手解决和用心思考的课题。

我们固然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,但是更应该突破自我,大胆的去尝试新的实践,去突破自我的瓶颈,触及更高的高度,设计原本就是用心来做,技术以及不是限制思维的瓶颈,材质以及不是固定设计的框架。

励志冰檗,勤学好问,拓展自己视野,发散自己的思维,勇于创新,是当代设计师的"魂",建筑本无血肉和情感,而设计师、建筑师、使用者,则是有血肉、亲情、感情、温度的血肉之躯。

注: 本站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,侵权必究,转载请保留出处及源文件地址。稿件均由本网编辑整理发布,仅供留学参考使用!

分享到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

老建筑这么设计翻新 没有不喜欢的!

2021-04-15
阅读:1127

平地起高楼,对于“基建狂魔”来说,再平常不过。要说“中国建筑梦之队”有多牛,3天就起一层楼!新的建筑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崛起!

这块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的宝地上,不断成长起本土设计师,同样也吸引着全球范围内的知名设计师和事务所。MAD-深圳湾文化广场、MAD-南京证大喜玛拉雅中心、扎哈-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、扎哈-首都大兴国际机场...迅速成为网红打卡地。

新建筑给我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认知,而随着时间流转,逐渐老旧的建筑,被我们淡化,甚至在“拆”难逃。老旧建筑只有一条被拆除的命运吗?其实建筑的改建、翻新,已经给了"死去"的知名建筑一条重生之路!

荒废的老旧建筑,历史的遗产要不要继承?

有的建筑活着,它已经死了;有的建筑死了,它还活着。老旧建筑的改建,就像一次重生。对于老旧建筑,我们看到的可能更多是机械化的拆除,拆不起的就干脆废弃,像一些上世纪留下的工厂,如今荒草一片。

对老旧建筑的改造和保护,是一个不断需要探讨的综合命题,并非一味的改造成统一的模式运作。它不仅仅局限于建筑层面,还会涉及到保护、功能、景观、与现代化城市融合等方方面面。

老旧建筑改造,最早起源于20世纪的德国。欧洲率先完成工业革命,工业的发展,给欧洲带来了飞速的发展,人们生活大变样,城市的极具扩建,也留下了形式、功能、体量多样的建筑体,但随着时间的流逝,这些建筑逐渐失去以往的用途,废弃在繁华的闹市旁。

这时拥有创意头脑的建筑设计师们,发现这些老旧建筑的价值。将这些老旧建筑局部拆除、内外改造、材质替换、功能改变等,让其容颜焕发,重新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和价值。

这其中不乏有全球知名的建筑,例如泰特艺术馆改造、伦敦设计博物馆、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。改造,不仅仅给老旧建筑带来了新的生命,给当代的市民一个新的活动空间,也给未来建筑设计师们留下很多经典改造案例。

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,改建让"现代"与"历史"并存

作为美国最大的艺术机构,现在的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也是扩建后的成果。最初兴建于1916年,由当地建筑师哈贝尔和贝奈斯设计的希腊复兴式建筑,坐落在由奥姆斯特德兄弟设计的一个田园公园和泻湖景观的顶部。

后来,由于后期建筑和施工,遮蔽了原有结构的合理规划,导致了与周围环境的脱节和混乱的空间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由著名设计师事务所 Rafael Viñoly Architects对整体建筑进行扩建。


改造扩建工程,首先把老场馆进行修复,其次对其他的建筑进行拆除工作,留出来一个广场,广场主要由玻璃和钢的曲面屋顶结构组成。广场作为博物馆的中心公共区域,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空间,还在广场周围新建了餐厅、零售商店等,增加了它的功能性。

中央区域新建了画廊,在东西两侧,环绕着广场,在靠近老建筑的地方,采取完全透明的形式,让历史能够直接呈现在游客面前。


新的画廊外面由大理石和花岗岩交替星辰带状石材幕墙,形成了与1916年截然不同的材质,让"现代"与"历史"并存,形成了区别与对比。

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,下"仓"上"阁"漂浮在空中

国内也不乏有经典的老旧建筑改造的案例,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的"仓阁"— 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,就将人工与自然、工业与居住、历史与未来,进行了整体、对比、统一,从中找到了平衡点。


"仓阁"—首钢工舍智选假日酒店设计始于2015年11月,2018年7月竣工,历时将近3年。

项目位于首钢老工业区北部,原为高炉空压机站、返焦返矿仓、低压配电室、N3-18转运站等4个工业建筑。经过设计改造后,成为了一座特色精品酒店,同时为紧邻的北京2022冬奥组委办公区员工提供倒班住宿服务。

首钢老工业区的改造,尽可能的保留了原来废弃和准备拆除的工业建筑,包括其空间、结构、外部环境,然后将新的结构放在其中,保留了厂房,作为活动空间,而把客房,漂浮在空中,形成了下"仓",上"阁","仓"叠加,置于"阁"之上,并置,形成"仓"旧,"阁"新的对比。

"仓"增加了金属雨棚、室外楼梯灯,而"阁"在原本的玻璃和金属之上,增加了木材,一是为了和周围的环节、绿化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,也是为了保留历史的痕迹,加入一丝居住的气息,不在让工业冷冰冰,而是有了人居住的痕迹。


"仓""阁"由原本的高炉空压机站改造,保留了原建筑东、西山墙及端跨结构,保持了吊车梁、抗风柱、柱间支撑、空压机基础设备原本的特殊属性、环境,依然置于原本的位置。

屋顶天光通过透光膜,使得阳光平均漫射到环形走廊,悬"阁"客房区域沐浴阳光,新与旧、现代与原始、工业遗迹与新建设计,形成对比。

而原来的转运站,也被改造为楼梯间,针对原本内部的空间,进行了重新的设计。对空间进行再利用,形成了餐厅、客房、酒吧。整体方案的设计,在清除污垢之后,保留了历史的痕迹,将"拆"、"留"、"新"相结合。

"仓阁"是西十冬奥广场各单体中旧建筑保存最完整的一座,设计尊重历史,保留了历史的沧桑,同时加入了新的元素、材质、理念,设计理念也是非常符合2022年冬奥会的可持续发展,保留了首钢工业区给人们的印象和历史,给人们一种新的视角,看待和体验曾经的辉煌和时过境迁的沧桑。

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快速时期,很多大中型城市,都在经历旧建筑的拆除,城市迈向现代化。具有悠久历史的老建筑,见证了城市的变迁和发展,承载着城市的记忆,是一个城市文脉、历史的延续。老旧建筑的保留、改造、重新利用,可以实现城市的历史的延续、文化的传承,而对于老旧建筑本事而言,既是一种保护和传承,也被注入新的生命,赋予了新的意义。

老旧建筑的保护,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,也不是一个不可涉及的领域,如何去做好的设计,使老旧建筑能够随着城市的发展,既扮演者自己的角色,传承应有的历史、文化,又能融入新的城市,才是设计师们应该去着手解决和用心思考的课题。

我们固然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,但是更应该突破自我,大胆的去尝试新的实践,去突破自我的瓶颈,触及更高的高度,设计原本就是用心来做,技术以及不是限制思维的瓶颈,材质以及不是固定设计的框架。

励志冰檗,勤学好问,拓展自己视野,发散自己的思维,勇于创新,是当代设计师的"魂",建筑本无血肉和情感,而设计师、建筑师、使用者,则是有血肉、亲情、感情、温度的血肉之躯。

分享到

用微信扫描二维码
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